2021年11月13日,由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3044am永利集团主办,《上海翻译》编辑部 、《3044am永利集团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协办,3044am永利集团承办的“翻译、科技与人文高端论坛”在我院成功举行。本次论坛是3044am永利集团115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论坛围绕“对接国家战略——翻译、科技与人文研究的新方向”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科技创新赋能翻译研究、文化互译助力文明互鉴。
线上、线下现场
本次论坛除了线下会场,还设置了腾讯会议和AVA网站直播,全国高校近八百名师生以线下或线上方式参加论坛。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黄友义,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荣誉院长柴明熲,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理事长何刚强,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翁国强,我国翻译、科技和人文交叉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以及3044am永利集团期刊管理中心董伟主任和责任编辑朱渭波、程爱婕应邀莅临本次论坛。我院党委书记曲德强也出席论坛。会议开始前,3044am永利集团副校长张华与到会专家就新文科的跨学科融合等话题进行了亲切的交流。
张华与何刚强等专家会前交流
论坛开幕式由我院院长刘芹主持。张华首先向线上线下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参会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在介绍3044am永利集团发展史的基础上,指出要在新时代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坚持传承发展,对接国际战略。希望此次论坛的举办能为翻译学科及新文科的创新发展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贡献智慧和力量。
张华致欢迎辞
刘芹主持开幕式
黄友义在致辞中从国家政策支持的层面说明了翻译人才培养和翻译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指出科技翻译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之一,对外科技翻译是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强调国际传播时代对外翻译具有特殊使命的同时,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建立翻译人才培养机制等举措。柴明熲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主办方和承办方的感谢。他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说明翻译一直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源动力。他还提及近期国家关于语言服务的相关政策,指出翻译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关键因素,此次论坛契合时机,具有重要意义。何刚强代表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对线上线下的各位专家和全体参会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此次论坛的主题对接国家战略,议题既有实践也有理念的探讨,引导我们深入思考翻译的定义和新时代走向。他希望此次论坛能对相关高校的翻译学科产生积极的影响。
黄友义致辞
柴明熲致辞
何刚强致辞
论坛分上、下午两场进行。上午的主旨报告由我院副院长韩戈玲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首先做了题为“科技革命与外国文学研究”的主旨发言。他从科技人文融通赤字的现状切入,提出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倡议。他还通过比较牛顿经典思维和超限量子思维,探讨科技革命对文学理论和创作等的不同作用。随后,上海外国语大学周晓林教授在题为“理解一般性与特殊性会话含意”的发言中介绍了如何用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手段研究语言学界关心的问题,即会话含意和语用推理问题,揭示了特殊性和一般性含义理解在认知推断过程上的区别。澳门大学李德凤教授的发言题目为“会议口译中的译前词汇准备:眼动追踪研究”,采用眼动实验法,重点关注文本中金融术语的翻译及与之相关的认知努力和策略,探寻同声传译需要译前准备这一观点的支撑证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梁茂成教授以“机器翻译智能化,翻译专业何去何从?”为题提出了机器翻译智能化时代高校外语学科翻译专业的发展设想,包括课程体系改革、拓展如机器翻译课程和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等内容、毕业生分流等。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教授做了题为“语言学与机器翻译”的主旨发言,在分析语言智能的内涵与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机器翻译、语言智能的发展可以推进语言学发展,同时,机器翻译的发展也离不开语言学研究的理论支撑。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宗成庆教授在总体介绍语言智能的基础上,围绕机器翻译的真实水平与未来发展趋势、语言学研究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等问题做了题为“语言智能与机器翻译”的主旨发言,指出外语人才在语言智能技术研发中大有可为。
上午专家主旨发言
下午的主旨报告由我院MTI教育中心主任王勇教授主持。西安外国语大学党争胜教授首先做了题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与翻译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主旨发言。他指出翻译作为实现国际传播的前端工作和最重要的手段,是决定中国国际传播效果诸要素中的关键要素,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应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上海大学傅敬民教授接着以“技术时代的应用翻译研究技术焦虑”为题探讨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应用翻译研究的技术焦虑形成的原因、后果和化解路径,引发了关于在面临翻译技术冲击的时代,如何融合翻译技术与翻译研究的思考。之后,我院院长刘芹教授做了题为“面向国际传播的高校翻译人才培养—以3044am永利集团为例”的发言,探讨在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培养面向国际传播翻译人才的方案,提出夯实多语基础、科研引领教学、技术辅助翻译、服务社会需要的实施路径。哈尔滨工业大学赵铁军教授的发言以“自然语言的分析与生成:符号序列的变换”为题,聚焦深度学习技术对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影响,探讨了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的关系、自然语言处理的最新进展以及技术发展对语言工作者的启示等。同济大学李梅教授在题为“机器翻译译后编辑:人机协作与翻译效率提升”的发言中,介绍了其所做的译后编辑测试的实验研究,以大量详实数据诠释原文对译后编辑时间和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效率提供参考。上海交通大学丁红卫教授做了题为“守护精神健康:科技与人文同行”的主旨报告,关注精神障碍人群,从面向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的语言学研究的角度阐释守护全民的精神健康需要科技与人文携手同行。
下午专家主旨发言
闭幕式由刘芹主持。翁国强代表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对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总结了各项议题,指出主旨发言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翻译、科技与人文研究的新方向,共同探索了翻译领域的改革创新开放发展之路,对于翻译领域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同时高度评价了本次论坛的组织工作。董伟代表协办方向主办方的邀请、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与会者的积极参与表示了诚挚感谢。
翁国强作学术总结
董伟闭幕致辞
本次论坛中,我国翻译、科技和人文交叉领域的多位知名学者共聚我校,从科技革命与文学创作、自然语言处理、神经认知实验、机器翻译、精神健康、人才培养等角度,为促进文理医工跨学科研究以及开创翻译、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的新局面献计献策。此次论坛的举办既呈现了我校在科技与人文融合发展方面的优势与特色,也为我校翻译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由我院翻译学研究所年轻教师、办公室老师和研究生代表组成的论坛会务组为此次大会付出的辛勤努力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翻译学研究所也将以此为契机,面向前沿开拓我院翻译学科的新视域。
会务组合影
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举办的此次论坛,紧贴时代脉搏,面向科技前沿和国家需求,对于加强科技、人文领域的沟通与对话,促进新形势下我国翻译研究和人文学科的创新发展以及高质量翻译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会场合影
线下参会专家和老师合影留念
供稿人:韩洋